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季里,拉尼娜等一系列氣候因子的組合,讓我國遭遇了極端的大范圍熱浪,長江流域的不少網友還印象相當深刻。實際上,我們正在經歷的拉尼娜,是一波相當漫長的拉尼娜——自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開始形成,到2022年拉尼娜已連續出現三年。
但實際上,持續不“讓位”的拉尼娜仍然展現著它的“倔強”:9月19日,熱帶中東太平洋仍然是大范圍的偏冷海水,同時西太平洋地區明顯偏暖,這仍然是相當鮮明的拉尼娜狀態。
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分析員也指出,海洋和大氣條件顯示,拉尼娜現象目前仍然在熱帶太平洋占主導地位。而且,9月至11月的拉尼娜現象發生概率高達91%,初冬(11月至1月)的概率為80%,這樣一來,第三個連續拉尼娜冬季即將發生,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的拉尼娜將組成一次相當漫長的三峰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現象通過干擾太平洋上的沃克環流來影響氣候,在拉尼娜發生時,太平洋上的自東向西的信風會更強,大量暖水會更多堆積在西太平洋地區,從而使得印度尼西亞群島一線對流更活躍,上升支增強。而在東太平洋地區則下沉支增強,從而對流被更多抑制。對于我國來說,拉尼娜增強沃克環流期間,低緯度對流更活躍,氣壓更低,從而加大海陸氣壓差,間接加強我國冬季風勢力。在我國冬季發生的一些寒冷事件中,有不少就是在拉尼娜的背景下產生,例如令人很多人印象深刻的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就是拉尼娜的氣候背景。
那有的網友要問了:今年冬天真要冷冬了?會不會凍哭大家?實際上,拉尼娜和冷冬并非對應關系,有些年份即便是拉尼娜,我國也并非強冷冬。目前國家氣候中心的氣候模式中指出,氣候定義上的冬季(2022年12月-2月)期間,我國大部氣溫將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中西部部分地區氣溫將略低于常年同期,這樣來看的話,整個冬季沒有巨幅大冷的趨勢。
不過,和三個月平均氣溫情況相比,更值得關注的是階段性的變化——有的冬天前期冷空氣偏強,后期暖空氣活躍,最后平均下來還是一個偏暖的冬季(2020年12月-2022年2月)。但對于不少人來說,階段性的強寒潮天氣確實會讓人凍得受不了,即便那年冬天最終是暖冬。因此相比于關注冷暖冬,還是更應該持續關注天氣變化,密切觀察階段性寒潮嚴寒天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