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依然“籠罩”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令人喘不過氣來。在“人禍”同時“天災”還接連不斷。在2021年剛剛過去的四個多月中,地球氣候越發變的令人難以琢磨不定。
今年3月15號,我國20多個省份經歷了來自蒙古國的沙塵天氣,這是今年以來范圍大、強度最強的沙塵。從這次沙塵暴開始到目前不到兩個月時間,我國又經歷了多次沙塵天氣。沙塵暴是荒漠化的標志之一,兩個要素就是要有荒漠和大風,才能形成沙塵暴。
前些年沙塵暴沒有了,“消失了”,這一切都是得益于中國70年來艱苦卓絕的治理,“三北防護林”的建設,使得沙化土地面積連年持續縮減,毛烏素沙漠和騰格里沙漠都“消失”不見了,再加上我國森林面積的不斷擴大,提高到了21.63%,面積已達到2.08億公頃,最終徹底“消滅”了沙塵暴天氣。但是今年的沙塵暴天氣好像又“卷土重來”,影響北京的“沙塵暴”又來了,而且勢頭猛增。只是這次沙塵暴源頭不是在我國,而是鄰國——蒙古國。
2021年天氣異常的原因有兩個現象:一是:極端天氣事件偏多;二是:氣象年景偏差、極端天氣多發。2021年,除了我國大部分地區遭遇最強沙塵暴影響外,南方江蘇的臺風導致十幾人死亡、多地出現降雪等。國際上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頓遭遇暴風雪襲擊數百萬用戶遭遇斷電、非洲肯尼亞的蝗蟲災害、歐洲地區持續數月的火山等等。全球氣候好像都不太正常。
我們不是迷信,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古今中外許多預言都提到2021年人類將要經歷一場“大劫難”。比如:唐朝《五公經》中的預言、劉伯溫預言2021年的說法:法國諾查丹瑪斯《諸世紀》中提到的2021年即將發生6大“災難”;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對2021年災難預言;瑪雅人2021年預言的那顆行星或將重現,地球命運將改變!還有美國天才女預言家珍妮和印度火星男孩對2021年的預言等等。雖然說法略有不同,但是都預測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個多事之秋。
除了預言家們的說法外,早在我國古代祖先就留下了上千年的豐富經驗。比如:農村古諺說:“四九不冷倒春寒,年前打春天易變”。而2021年被大家都知道為“寡婦年”。2021年2月3號立春,農歷還是2020年臘月二十二,2022年是2月4日立春,但農歷也是2022年正月初四了。因此,也驗證了2021年“倒春寒”必然到來,天氣氣候多變也在意料之中了。該來的終將到來,只是遲到而已,但并不會缺席。相信大家也感受到了,今年貌似特別的寒冷,溫差變化很大,值得現在,天氣變化太快。雖然專家出來辟謠了“這是60年最冷”一說,但今年整體溫度上還是比往年要冷一些,變化趨勢快一些。歸根到底,隨著全球人類活動加劇,工業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攀升,“溫室效應”明顯,與之對應的是,地球遭遇的極端天氣頻率也開始逐步增加。今年氣溫不正常,歸根到底就是全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上升,全球變暖,“溫室效應”明顯,氣候異常所致。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拉尼娜現象的出現。拉尼娜現象發生時,歐亞中高緯環流經向度都比較大,冷空氣活動也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的氣溫都容易偏低。2021年世界上處于“拉尼娜”現象范圍控制下。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發低燒了”。而“拉尼娜”現象對我國的影響表現為:它容易使我國出現“冷冬熱夏”和“南旱北澇”現象。還會造成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長時間持續低溫天氣以及多雨、雪天氣。在拉尼娜現象影響下,北方地區連續出現大風天氣。1950年以來,共發生14次拉尼娜事件,影響我國17個冬季。除1950年冬季無數據外,其余16個冬季中有13個比常年同期更冷,偏冷比例高達80%。近幾年來在地球上也出現過拉尼娜現象,就比方說2008年,相信大家還對那年的寒冬有些印象。雖然現在是春夏季節交替之時,“拉尼娜”現象造成的“冷冬暖夏”也是要有時間過渡的,從寒冷的冬季慢慢轉換成炎熱的夏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然忽冷忽熱的人類也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北極海冰偏少,東亞冬季風偏強。北極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烏拉爾山高壓脊偏強,東亞冬季風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易較常年同期偏低。而影響我國的寒潮主要來自北極寒潮,我國主要是受蒙古高壓控制,受極地寒流、西伯利亞寒流、蒙古寒流即阿留申寒冷和千島寒流共同影響所致。近日據報道,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未來五年全球氣溫預測評估》顯示,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2020年成為史上最炎熱一年的可能性高達74.67%。不過還有更壞的消息,美國海洋大氣局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還將再升高。
而霍金的預言正在上演。他的預言是出現全球性的氣候變暖,最明顯的就是極地生態圈,企鵝們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正面臨嚴峻考驗。還有人認為,歐洲地區持續數月的火山也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這個問題即使對2021年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世界各國也該重視起來了。
地球已經給人類敲響了警鐘!